18637161162

瑞伙伴深度剖析:从墓地营销信用卡兴衰与转型

来源:瑞伙伴 2025-04-14 16

信用卡营销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充满故事的画卷,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多样的营销场景与策略。从曾经令人咋舌的墓地营销信用卡事件,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个行业在获客方面的种种尝试与无奈。这一事件背后,折射出信用卡营销在时代浪潮中的起伏变迁,也促使我们深入探究其从传统模式走向数智化转型的必然之路。

一、传统信用卡营销场景的兴衰

(一)陌生拜访:辉煌不再的昔日策略

“张开嘴,迈开腿”曾是信用卡从业者入行时的行动指南。过去,他们的身影穿梭于大街小巷、写字楼和机关事业单位。那时,成功办理五六张甚至十几张信用卡并非难事。然而,时过境迁,如今以陌生拜访为主要营销方式的从业者占比已不足5%。付出与收获的严重失衡,使得现在办理0 - 2张卡(这还是部分高手的数据)成为常态,陌生拜访逐渐走向衰落。

(二)商超驻点:从火热走向平淡

快卡系统出现后,银行纷纷开启驻点模式,商场和超市成为驻点地。尽管驻点费用高昂,但初期抢占先机就能成为销售,吸引众多从业者从陌拜转战于此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商超驻点的优势逐渐消失,不再像过去那般备受青睐。

(三)加油站驻点:短暂的高光时刻

多家银行推出车主类信用卡后,加油站驻点应运而生,并取得过不错的成绩。但由于场景局限性,其生命周期较短,很快便风光不再。目前,仅有部分适应此场景营销特点的员工还在坚守。

(四)餐饮驻点:特色经营下的持续活跃

招商银行凭借丰富的餐饮活动率先在餐饮场景驻点,随后广发银行等也纷纷跟进,场景从自助餐拓展到正餐。至今,餐饮驻点凭借特色活动和优惠,依然活跃在市场中,持续吸引着消费者。

(五)社区驻点:繁华落幕后的平淡现状

从陌拜时期在客户工作地发卡,到深入客户居住小区的社区驻点,一度非常火爆。但经过多轮地毯式营销,城市主流社区已被反复“耕耘”,虽仍在经营,但已不复往日风光。

(六)写字楼驻点:兴起渐缓的营销历程

近几年兴起的写字楼驻点,初期成效显著,从业者工作日驻点就能轻松完成发卡任务。但随着市场饱和度提升,写字楼也经历多次驻点轰炸,如今效果逐渐减弱。

信用卡 (2).jpg

(七)游乐场及特色场景驻点:紧跟客户脚步的新尝试

当传统场景被充分挖掘后,银行将目光投向客户游玩场所。如露营季时,各露营地都有银行营销人员的身影,真正做到客户在哪里,宣传就到哪里。

(八)展会驻点营销:高额费用下的艰难前行

车展、家博会、珠宝展等各类展会是银行涉足的营销场景,但每年驻点费用高昂。随着经验总结,很多展会成本与收获不成正比,如今仅车展和家博会还在继续驻点,其他展会陆续退出。

二、新兴信用卡营销模式的探索

(一)私域营销:合作共赢的创新模式

2022年从家纺私域营销起步,逐渐拓展到物业、孕婴、商超、美容、自行车、电动车等多个行业品类。商家邀请客户上门办卡,银行与商家紧密合作,实现互利共赢,办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。

(二)推广营销:线上突围的新路径

市场冷却,线下驻点营销效果渐弱,通过小红书、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推文营销在去年迅速流行,成为信用卡营销新渠道,借助线上流量触达更多潜在客户。

(三)信用卡X战警:变种营销的无奈之举

在每月业绩压力和营销督导的双重逼迫下,信用卡营销人员成为营销全才。整合众多场景与异业资源,让信用卡营销无处不在,但也导致线下营销高度同质化与审美疲劳,如通过升级礼品、创新企业团办方案等方式来提高营销效果。

三、数智转型:信用卡行业的必然选择

随着信用卡市场日趋饱和,发卡成本攀升、效率降低、盈利能力压缩,行业正从辉煌走向黯淡。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,信用卡营销正经历从“人海战术”到“智能作战”、从“广撒网”到“精钓鱼”的质变跃迁。从长远看,通过数智化赋能重构获客逻辑是破局关键。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潜在客户,降低营销盲目性;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客户服务,提升办卡及用卡体验;搭建数字化营销平台,拓宽获客渠道,提高获客效率,降低前端发卡难度。信用卡行业只有积极拥抱数智化变革,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重寻生机,实现可持续发展,这是突破困境的必由之路,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。


收缩

18637161162